哪些无线定位技术将会迎来良机
根据这些技术要求指标,多类无线定位技术都将找到应用场景
01
有源RFID
有源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服务于矿山定位行业。广泛应用于人员、车辆等位置定位。
其技术特点:覆盖距离30 米-300 米不等。功耗低,成本低,技术较成熟,广泛应用于井下的人员定位。有源的 RFID 技术因其覆盖距离在 30 米-300 米左右,且区域间不能有交叉,不能信号间连续覆盖。
想要做到比较好的区间定位效果,必须站与站之间留有空白区域。其基于覆盖区域的定位无法完成精确测速,只能利用两个基站之间或多个基站基站完成区域测速。基本覆盖模型如下图:
有源射频技术,因其定位主要对象为有源的电子标签,基站和定位卡能够交互的数据很小,除定位外,几乎无法传输其他信息,延展性较差。
02
Zigbee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高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采用Zigbee 定位,最大的优势是其功耗低,另外,Zigbee 支持自组网,其传输通道更为简单。在国内,用Zigbee 的方式,广泛应用于煤矿定位、监狱人员定位等。
03
Wi-Fi 定位技术
Wi-Fi 定位技术一般采用 Cell-ID 定位或指纹定位。Cell-ID 定位是最先实现规模化的技术,一般采用"邻近法"判断,即终端距离哪台AP 最近或者连着哪台 AP 释放出来的网络,则认为定位终端就在该AP 附近,简单实用,但精度低。指纹定位技术是指将实际环境中的位置和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指纹"特征联系起来,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独特的指纹。
Wi-Fi 定位的终端一般为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等。Wi-Fi 由于其功耗高,并不适合制作成 Wi-Fi Tag 去实现资产定位等应用。利用现场已有的Wi-Fi 设备,部署成本低,但是为了提高定位精度, 有时需要提高Wi-Fi 设备的部署数量和密度。
04
蓝牙 4.2 定位技术
蓝牙4.2定位技术分为网络测量定位与终端测量定位两种模式。
网络测量定位:
该模式下,定位终端发送蓝牙信号,由蓝牙网关进行信号测量,回传至服务器进行定位。
蓝牙网络测定位网络架构
2025-04-03 09:00
2025-04-03 08:59
2025-04-03 08:59
2025-02-25 10:59
2025-02-25 10:37
2025-01-24 09:46
2025-01-16 11:01
2025-01-16 11:00
2025-01-16 10:52
2025-01-15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