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区防撞丨浅析几类常见场景中,装载机的安全隐患预防
转载 2022-06-08 10:47 唯创安全 来源:唯创安全装载机/铲车体型庞大,容易产生视觉盲区。在光线差、噪声大的恶劣环境下,后视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装载机的水箱后面,在装载机的驾驶室及两边的倒车镜都看不到这个地方,如果有人站在那里是非常危险的。
还有就是装载机油箱和轮胎之间的地方,装载机司机正视前方驾驶时,很容易忽视这个地方。有时候,特别是很热的夏天,施工人员会坐在装载机轮胎后面休息,相对阴凉一点,但是如果铲车突然开始工作,挂倒挡,那极易发生碾压事故。
装载机的铲斗前,也是装载机的盲区之一,施工人员千万不要进入这些盲区。可是往往就存在不少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安全制度,不注重观察装载机施工状态,最终被操作手忽略造成挤压、磕碰等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 此人就站在装载机/铲车铲斗前这个视角盲区里,结果被连人带沙铲进了搅拌机内!
水泥厂、混凝土公司,装载机多为露天作业,厂区粉尘多、噪音大,工况环境复杂,人多车多,人车交互密集。
矿山工况则更加恶劣,昼夜温差较大,一阵风刮过,矿尘漫天,有时候三米开外都看不清人,现场还有很多其它的工程机械车辆,再加上装载机的盲区比较复杂,很容易发生碾压事故。
2019年,分别在广州、南京的两家混凝土公司就因为装载机盲区发生事故。
2019年11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广州从化一家混凝土公司发生事故,一辆大型铲车(装载机)在作业时不幸撞倒一名工人,工人不幸当场身亡。事发时铲车往后倒车的速度很快,现场也没有任何提示,工人路过时也没有人发现,直被被车子撞倒碾压身亡。事发现场是一个大型作业现场,施工操作的都是各种大型车辆,该作业场安全设置不到位,存在大片盲区。
2019年5月8日7时40分左右,南京一家混凝土公司工人孙某在公司料仓内切割地面凸起的钢筋时被一辆正在运送水洗砂的单斗装载机撞倒,孙某不幸当场身亡。装载机驾驶员卫某,安全意识淡薄,疏于观察,没有注意到装载机前方有人正在作业,加之公司料仓内地面有斜度10%左右的斜坡,满载料的装载机在行驶过程中存在视觉盲区,且交叉作业现场无人进行管理监护,都是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装载机吨位大,是用来铲装和短途搬运的理想工具。但面对复杂的工况环境,及危险的视觉盲区,装载机的盲区防撞则势在必行。
光线差、粉尘多、盲区大,单纯依赖司机肉眼观察,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要借助测距技术,让司机明确知道装载机周边是否有行人,也让行人知晓自己靠近了装载机的危险区域及时远离,从而排除安全隐患。
唯创安全的SF-112工程机械防撞预警系统,通过在工程机械上固定安装“基站”,同时人员佩戴“标签”, 基站实时监控100米(直径)范围内标签的相对距离,根据距离的远近,判断危险程度, 作出不同级别的声光报警,当距离太近时,可以设置限速或停车;有效预防、杜绝车辆碰撞、碾压员工等高危事故发生。
在噪音特别嘈杂的露天场景,我们可以定制高分贝的声光警示灯,及时提醒周边的工作人员;行人佩戴的标签也会发出震动,即便是安全意识不高的作业人员感受到频繁的震动,也会下意识远离装载机,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如果是粉尘少,人员杂,特别是外来参观考察的人员多的企业,我们则可以选择唯创安全工程机械AI防撞预警系统。
该系统采用AI人工智能技术,配备了动态防撞预警技术及驾驶员监控技术,守护人身财产安全。驾驶员及仓库人员无需佩戴标签,一旦有障碍物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驾驶员即可得到动态防撞预警,从而有效提升装载机车辆的安全性能。
该系统通过智能摄像头主动探测车身周围移动目标,如行人监测,并依据潜在碰撞风险等级进行分级预警及主动限速。
DMS驾驶员监控技术可监控和检测驾驶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潜在的危险和非法行为,及时预警,有效预防。
工程机械AI防撞预警系统还可针对恶劣环境和独特车辆进行定制,实现个性化部署,例如较大吨位的装载机,可以配置4-6个独立高清摄像头。快速消除驾驶盲区,做到不惧隐患,重工也能出细活儿。
唯创安全AI 防撞预警系统易于安装,操作方便,应用广泛,特别适合叉车和装载机、矿车等工程车辆的使用。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Sonair 推出全球首款用于自主机器人的安全 3D 超声波传感器-ADAR
- Litum推出叉车安全系统-PathAware
- ZAPI集团在bauma 2025展示非公路车辆电动化创新成果
- 丰田领投1500万美元以色列工业无线充电初创公司 CaPow
- Zebra收购 Photoneo,扩大其 3D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组合
- 机器人安保初创公司Undaunted获得初始种子轮融资
- 博世利用软件和人工智能打造智能产品
- 丰田叉车SAS系统问世25周年
- 嘉晨智能在bauma CHINA 2024发布新品 引领工程机械智能化新篇章
- “标”新立异 汇智领航 | 嘉晨智能组织召开全国工业车辆标委会电气工作组一届五次扩大会议